這才是吃貨的家!藏在成都巷陌中的百味廚房
07
2019喧鬧的城市,忙碌的工作,在快節奏的生活中,人的心靈也變得愈加浮躁。難怪會有那么多說走就走的旅行故事,會有那么多對遠方不期而遇的渴望,有從閑云野鶴漸入人間煙火的人生輪回……
然而,天南海北,喧囂抑或寧靜,人們總需要一個自己的空間,去承載這些漫溢的人生滋味。
從小在成都長大的宋強,18歲時去到新西蘭讀建筑景觀設計。八年的建筑景觀學習,夯實了宋強對建筑與空間這一身心棲居所的認知?;貒螅螐姳汩_始著手,搭建一個屬于自己的棲居之所。
幸運的是,在回國的第一個月,宋強便遇見了現在的合伙人余勇。從2008到2016,他們花了8年的時間尋找詩中的遠方,終于找到了一個位于海拔2700米的理縣西山上的荒廢羌寨。經過兩人一番折騰,這片原始凈土從荒涼蛻變為生機勃勃的綠地,一座名為“浮云牧場”的民宿落地而起。
“久在樊籠里,復得返自然”,大自然對城市人有著強大的吸引力,此后,無數久居都市的人們慕名而來。欣賞如黛遠山,連綿不絕,感受在云端的幽靜與休閑;放浪形骸之外,縱情山水,與古老的爾瑪人一起牧云。
現代人借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居短暫抽離現實,宋強先于大部分人實現了,但“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”,久居世外桃源,不免想換種人生滋味。也許是因為幼時起就在玉林生活,十多年的成都記憶早已在腦海里根深蒂固,在短暫抽離現實之后,宋強心心念念要回到成都,回到紛繁熱鬧的煙火氣中。
在民謠《成都》唱遍大街小巷之前,就有人說,春熙路是成都的面子,而玉林路則是成都的里子。玉林片區很早就是成都人生活休閑的中心,老社區有著鬧市里鮮有的人情味。老人在小區晨練,街坊鄰里一起喝茶嘮嗑;夜幕降臨,火鍋店、燒烤、串串、手撕烤兔熱熱鬧鬧開了幾條路,人們魚貫而入,大快朵頤。
宋強說,“玉林是容易讓人產生共鳴的地方,很多人在這里短住、離開,最后懷念玉林。”趙雷的小酒館在這,宋強也選擇在這,設計并改造了屬于自己的第二間民宿——巷陌。在市井中,繼續探尋人生的另一種滋味。
雖然只有一間房,但巷陌足有100平米大,其內在的舒適與現代毫不妨礙它融進滿是舊日痕跡的玉林街區。除此之外,還有管家、私廚,和一輛任你使用的Mini Cooper。
在巷陌的生活不像在浮云牧場時那般清心寡欲,這里的一切都關乎著人最本真的渴望,——吃。
成都人愛吃、會吃是被寫進骨子里的。到了飯點,外地人找館子,本地人呢,廚房比館子重要。對于宋強來說尤其如此,人生前30年的天涯情懷也好,奮斗拼搏也好,都比不過為家人做的一頓可口的飯菜來得重要。 鉆進附近的菜場,豆角苦瓜蘿卜茄子,水蜜桃脫骨李,案板上的新鮮牛羊肉……菜販們的叫賣聲不絕于耳,討價還價的都是鄉音,老成都的生活如果有千面,這里一定是最鮮活生動的那一面。
曾為留學生的宋強,擁有一手經得起考驗的好廚藝。把菜場的新鮮食材全部拎回家,在巷陌的開放式大廚房中,大顯身手,西餐或川菜,都能手到擒來。有功能齊全的廚房電器,很少需要幫忙,但妻子還是會習慣性地陪伴在一旁。
屋內,宋強和妻子忙活著晚餐;屋外,一雙兒女院里院外亂跑,兩位老人靠在院里的椅子上笑吟吟看兒孫繞膝。這就是老成都的簡單生活,就在這小院中上演。
巷陌開放式大廚房導致油煙很容易擴散,再加上四川人“無辣不歡”的飲食習慣,宋強特意選擇安裝了方太智能油煙機,以防止重油重辣的烹飪方式激起的多重油煙。
這是一款懂得思考的機器,自動巡航增壓功讓油煙在烹飪高峰時段都能暢排無阻;而“風隨聲動”功能可以自動感應油煙量,瞬間掃凈大油煙;“廚房空氣管家”功能保證24小時廚房空氣清新。貼心照料家人的一日三餐,讓烹飪更省心,廚房空氣更清新。
宋強說:“以前家人總嫌我做菜油煙大,每次都嗆得全家人直咳嗽,挨了不少牢騷呢!不過現在好了,有了方太智能油煙機,多大油煙都能輕松快速地被吸凈,再也不用擔心做菜油煙跑得滿房間都是了。”
從古至今,各式各樣的院子承載著中國人的尋常煙火生活,醞釀著共通的小院情懷,也盛放著百樣的人生滋味。浮云牧場與鬧市巷陌,一個棲息在山林間,一個大隱隱于市。回歸自然,抑或回歸平凡,都是走向人生另一個階段的起點,也都是對心頭熱愛之所的一次探索。


4
)

4
)